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SNQ國家品質標章 (2020年)
2021/1/13由本院泌尿部黃志平主任所率領的達文西泌尿科手術治療團隊,一直以來堅持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所執行的「局部晚期攝護腺癌使用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經最受醫界信賴的生策會SNQ中心的權威嚴謹審查後,榮獲2020年SNQ國家品質標章
SNQ國家品質標章 (2020年)
2021/1/13由本院泌尿部黃志平主任所率領的達文西泌尿科手術治療團隊,一直以來堅持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針對高危性腎臟腫瘤以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部分腎切除」經最受醫界信賴的生策會SNQ中心的權威嚴謹審查後,榮獲2020年SNQ國家品質標章
SNQ國家品質標章
2021/1/13中國醫大附醫風濕免疫中心跨科別跨領域醫療團隊,首創「類風濕性關節炎共病風險評估與個人化治療」照護模式,(1)藉由各項共病之風險分類,採用三段五級防治[健康促進、早期防治及功能復健],制定標準作業流程,提供全人化及個人化之共病防治,為我國首創;(2)利用全面數位化衛教資訊(口袋書與衛教雲),提供個人化衛教;及(3)提供一條龍式的醫療數據儀錶板與跨領域轉介線上平台,進行醫病共享決策與跨領域團隊照護,達成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全人照護目標
第十七屆國家新創獎
2020/12/11心臟疾病高居台灣十大死亡原因中的第2位,其中以急性心肌梗塞最為嚴重。根據健保署的資料統計,2018年因為心肌梗塞就醫者有4萬8千多人,而且有逐年年輕化的趨勢。為對此疾病有更快速準確的診斷,由本院內科系張坤正副院長率領的團隊在2019年時先開發出利用AI(artificialintelligence)針對12種心律不整的診斷分類系統,並發表於國際期刊(CanJCardiol,2020)。取得經驗以後以此為基礎,在2020年新開發出ST上升型心肌梗塞的AI心電圖判讀系統,其判斷準確率相當於心臟專科醫師,而優於內科或急診醫師。此項人工智慧演算法結合心肌梗塞高危評分系統已自2020年中開始應用於急診,統計結果顯示可讓急性心肌梗塞的心電圖執行、判讀與整體D2B時間均下降,在2020年底獲得了第十七屆國家新創獎的殊榮。
第17屆國家新創獎
2020/12/1免疫檢查哨療法雖已被認為是腫瘤治療上的重大突破,但此療法只對部分病患有效,且有免疫相關副作用的風險。為此,本團隊以免疫仿生的概念,結合具有免疫調節功能的墨角藻多醣硫酸酯與磁性奈米氧化鐵粒子,在調控特殊親疏水平衡值之下,首先提出世界首創多功能奈米磁性人造抗原呈現細胞平台技術,只要更換表面的抗體或藥物組合,即可快速的成立新的產品線進行測試,在藥物開發上提供了一道更經濟也更迅速的策略,能夠大幅降低早期開發的費用,並盡快進入市場,加強產品滲透率,提高經濟效率,在學研界、工業製造、生技業、以及醫界皆可帶來正向的循環,可視為台灣於免疫治療中的重要技術與里程碑,在2020年底獲得了第十七屆國家新創獎。
第17屆國家新創獎
2020/12/1為避免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後假體周圍感染的併發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與多維列印醫學研究及轉譯中心跨領域合作團隊,開發創新技術「新型人工膝關節感染治療用活動型佔位器」的優點包括:1.多種相應尺寸的假體與模具,使佔位器製作流程簡化,不增加額外手術時間,且達到個人化的精準醫療;2.具多種力學優勢,包括相對應的股骨與脛骨幾何形狀、匹配的尺寸、平衡的間隙、極平滑的關節面、凸輪和凸柱的限制力、平穩的固定;3.生醫材質股骨與脛骨假體、矽膠模具非常耐用,容易清洗和重複消毒使用,極具成本效益;4.能顯著控制感染,改善膝關節功能,增加膝關節活動角度,並減少佔位器相關的機械性併發症。
第17屆國家臨床新創獎
2020/12/1台灣步入老年化社會,許多慢性病卻也年輕化,病人身上常見各式慢性傷口,如褥瘡、慢性潰瘍等,其複雜的內科問題合併困難傷口,需耗費更多醫療資源也不見得能有效改善,因此如何客製化訂定相關治療以更有效率的方式處置更是迫在眉睫。顯微重建手術是眾多技術的集合,在顯微鏡底下操作達到突破人體肉眼可及的高度。整形外科陳宏基教授帶領團隊所發展出的顯微手術突破性發展技術–vascularcableflap,特色在於極致運用顯微重建技術,依序串聯兩塊以上游離皮瓣,彼此血管吻合以達到主要目的,完成高階顯微重建,在2020年底獲得第17屆國家臨床新創獎的殊榮。